新一代載人飛船中融入了直線電機 3D打印技術。多年來,我國對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究一直都在持續(xù),即使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肆虐期間,航空計劃也不曾停止,并于2020年5月5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順利利用長征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太空軌道。
2020年5月8日再度傳出好消息,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qū)域成功著陸。
據悉,新一代載人飛船在很多核心技術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之一便是由航天五院總體部設計的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結構,融入了當下炙手可熱的3D打印技術,成功實現了減輕重量、縮短周期、降低成本等目標。
據核心成員馬斌設計師表示,返回艙的防熱大底框架結構用于飛船返回過程中保護返回艙底部,在進入大氣層后起到隔熱和承力的作用。由于其直徑較大,使用傳統(tǒng)鍛造工藝造價非常高。同時由于設計方案需要不斷調整和迭代,時間方面就顯得異常緊張,基于此,設計團隊決定嘗試采用先進的3D打印技術,并一舉獲得成功。
近幾年,3D打印技術正在逐漸滲透航空航天領域,除此之外,在生物醫(yī)療、工業(yè)、電子、建筑等領域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說到3D打印,其發(fā)展離不開先進的設備作支撐,而集結構簡單、運行平穩(wěn)、響應快、速度高等特點于一身的直線電機 已有用于提升3D打印設備性能的實際案例。
昆山同茂電子有限公司深耕直線電機領域十余年,同茂造直線電機 除了被用于3D打印設備中外,本身在航空航天領域也有大量應用,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北斗等都是咱同茂的合作客戶。
該文章源于昆山同茂電子有限公司 (m.futongcn.com)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